未来品牌人才的进化之路 共创工作坊纪实

(更多照片将于 Facebook 正式贴文中发布,此处仅为部分摘录)

在这个变化日益加速的时代,品牌的竞争力已不再来自少数决策者的远见,而是依靠一群能够主动学习、跨界协作、拥抱不确定性的人才。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才能称为“品牌人才”?未来的品牌人才,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本次由 CoFound 合方共创举办的【未来品牌人才的进化之路|共创工作坊】,特别邀请长期将引导与教练方法融合于品牌顾问工作的蔡梅萍(Connie)担任讲师。她指出,品牌推动无法仅靠单一专家或主管,而必须由团队集体共创、共同前行。她擅长透过引导协助团队整合经验形成战略方向,也通过教练方法支持领导者觉察盲点、激发优势,最终帮助团队建立能够持续行动的品牌动能。这样的观点,也正回应了此次工作坊的核心命题:面对未知未来,我们如何定义并培养下一代品牌人才?


什么是未来学?它与品牌有什么关系?

工作坊从一个关键概念展开:未来并不是一条可预测的单一路径,而是充满变因与可能性的多重情境。这正是“未来学”的核心精神——通过跨学科、系统性的方式,探索哪些趋势可能延续、哪些价值观可能转变,从而为多元应对策略做好准备。


未来学不在意短期预测,也不提供单一答案,而是培养人们看见未来变局的能力。讲师提醒我们:“未来不等于科技,也不一定代表进步。”未来的发展既非线性,也不只由单一领域推动,而是多种力量交织演化的结果。这种视角,正是当前品牌发展与人才管理所需:不仅要快速应对变化,更要具备预测趋势、构建韧性组织的能力。


从 AI 到人:品牌人才如何进化?

近年来 AI 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几乎重塑了工作方式。从 ChatGPT、Claude 到 Gemini、DeepSeek 等大型语言模型(LLM),正不断替代或重构原有职能。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使用 AI 执行客服、销售、法务起草等工作,甚至像 Klarna 这样的公司,已让 GPT 承担了原本 700 位客服的工作量。AI 的崛起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组织架构与人才结构的重大变革。


正如 Connie 所说:“没有人预料到 AI 的发展速度会这么快,它在短短几年间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AI 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商业、教育、工程等领域。这些变化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人才价值:未来不只是懂市场、懂策略,更要懂得驾驭 AI、适应环境,并发展出全新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沉浸式走进未来情境

本次工作坊采用沉浸式互动设计,引导参与者从个体到群体、从回顾到前瞻,层层深入未来人才的情境思维。开场时,每位参与者都拿到纸笔,回顾小时候的梦想和现在的角色,思考:“我是否正走在自己曾想象的未来里?”有人童年想当歌手、医生、飞行员,如今成为讲师、药师、企业主;也有人的人生方向早已转变。这种自我对照,本身就是一场“未来预测”的练习。


随后进行分组活动,大家在长纸上回顾自 1985 年以来的重要社会事件,从科技、政治、教育到价值观转变,拼接出三十余年的趋势脉络,并大胆预测未来十年的可能情景。这不仅是历史回顾,更是训练未来思维的过程。透过集体智慧,参与者体会到:“未来不是等着发生,而是可以根据已知事件寻找路径,提前做好准备。”Connie 也提醒我们,过去我们习惯用线性方式看待事件,常忽略价值观变迁的深层影响。在最后的分享环节,许多伙伴提到通过梳理价值观的变化,自然打开了一系列更具启发性的未来想象。


品牌人才要的不只是技能,而是视野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品牌人才的关键能力是什么?光有专业技能已远远不够,真正重要的是好奇心、系统思维、情绪韧性与协作意愿。人才的价值,不再只是“做得快”,而是能否“看得远、想得广、走得稳”。本次工作坊不只是趋势分享,更是一次深刻的未来素养训练。参与者不仅带回洞察,更带回了行动框架与共创能量。

让人才成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学的技巧可广泛应用在不同场景:从品牌人才发展的构想,到企业前瞻策略的布局,再到团队共识的建立与聚焦。在 AI 与跨领域整合成为常态的未来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更快的行销节奏,而是更深刻的“人”的理解与协作能力。未来品牌的竞争力,将不再只是产品或传播,而是由人际之间共识的生成、价值的实现所驱动。未来品牌的成功关键,不在于掌握单一技术,而在于是否拥有一群愿意共同面对未来、共同创造未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