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信鋐Xinhong Yeh︱創意總監
2024 年底,Jaguar 宣布全新品牌重塑計畫,推出嶄新的視覺識別系統,延續創辦人 William Lyons「Copy Nothing」的理念。全新形象以絢麗色彩、幾何識別結構與生動的現代主義語言,展現大膽、富藝術張力的品牌風格,並以「刪除普通」、「打破模組」為溝通主張,重新詮釋奢華與速度的視覺風格。在模板化視覺充斥的行銷環境中,Jaguar 的策略不只是語彙革新,更是對圖像價值的再確認——圖像不只是包裝,更是品牌佔據市場心智的主動工具。
(圖片來源:Jaguar 官方網站)
「品牌若希望被理解,必須先被看見」。圖像是品牌最直觀的語言,能迅速傳遞定位、價值觀與風格印象。在官網首頁、社群廣告、展會現場或一張開箱照片中,圖像往往成為品牌與顧客首次互動的關鍵。
在資訊過載的時代,消費者早已習慣「先看再聽」的溝通節奏。圖像所帶來的直觀感受,常常比產品本身更能左右認知與選擇。品牌若無法透過圖像快速傳達核心價值,將難以在市場中留下印記。
圖像的角色早已超越美學呈現,更是驅動品牌前進的核心策略之一——它能驅動市場認知、促進共鳴、擴展通路,甚至加速品牌轉型。從實務角度來看,圖像能為品牌帶來三種核心驅動力:
1. 共鳴力:建立品牌定位與差異化
圖像是品牌與目標受眾之間的情感橋梁。色彩、構圖、材質與動態語言,都是轉譯品牌精神的重要元素。當圖像語言與受眾文化與心理需求對位,便能有效區隔競品,形塑品牌獨有的辨識度。
如 Audi 以冷調金屬與精密構圖表現科技未來感;Skoda 則運用自然色系與戶外場景強調實用與親和。兩者皆以視覺策略明確映射品牌核心,並成功與其目標市場建立連結。
(圖片來源:Audi官方網站)
(圖片來源:Skoda官方網站)
2. 擴散力:透過顧客旅程建立整合體驗
圖像貫穿整個顧客旅程,從認知、評估到購買與使用,每一環節都承載著品牌訊號。不論是 B2C 的包裝與社群貼文,或是 B2B 的簡報與展會設計,圖像都是顧客理解品牌的第一介面。
當這些接觸點的圖像風格一致、訊息清晰,不僅能快速建立品牌辨識度,也能強化顧客信任感。B2C 著重吸引力與情境感受,B2B 則須傳遞專業與邏輯清晰,兩者皆需依據顧客旅程節奏規劃視覺策略。圖像的關鍵價值,在於讓品牌在每個環節都被看見、被理解,最終建立可累積的品牌資產。
3. 行動力:持續進化品牌價值
圖像是品牌最靈活的語言工具,具備快速實驗與即時調整的特性。尤其在數位環境中,圖像常是最先被感知、最容易擴散、也是最便於迭代的溝通載體。品牌可藉由圖像更新測試市場回饋、開啟對話,甚至推動品牌軟性重塑。
這樣的機動性,使圖像成為品牌行動力的具體展現。不再只是被動的曝光,而是主動參與與市場的互動節奏。當圖像成為品牌與市場之間持續運作的語言循環,品牌更新將不再是週期性的「改版」,而是節奏化、日常化的「進化」。
若缺乏整體性管理,品牌圖像往往淪為零碎輸出的素材集合,導致風格不一致、訊息模糊,進而削弱品牌辨識度與專業性。圖像若要真正發揮策略價值,關鍵在於將其納入可管理、可累積的品牌資產體系中。
實務上可從四個層面展開:
1.圖像語言體系的建構:明確定義色彩規範、攝影調性、構圖比例與排版邏輯,形成一致的視覺語彙。
2.通路與受眾的應用分級:依據使用場景與溝通對象(如社群、提案、展會等),制定對應的圖像應用原則。
3.視覺資產的模組化管理:整合品牌常用素材,建立可重組、易擴充的圖像資料庫,提升內部執行效率。
4.品質監控與優化機制:透過定期檢視與市場回饋,確保圖像持續符合品牌標準與受眾期待。
當圖像從被動輸出轉為可管理的資產,品牌便能在視覺層面建立長期優勢,支撐策略推進與市場成長。
在視覺主導決策的時代,圖像早已不只是設計成果,而是品牌策略的重要構成。唯有將圖像視為可被管理與擴展的資產,品牌才能被看見、被記得,並持續創造價值。未來的競爭,不僅發生在產品之間,更在於圖像所構築的信任與共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