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ound Insight 合方觀點】設計趨勢—可變式字型(Variable Font)
全球最大字型廠商蒙納公司前陣子發布了Helvetica這套字體的可變式版本(Variable font),命名為Helvetica Now Variable。消息一出讓人不禁好奇在這字體已不嫌少的年頭,新潮科技與經典字體間的相結合是市場噱頭或將會是未來的趨勢呢?
Helvetica字體背景
Helvetica無疑是當今最廣泛性使用的字體之一併且已風行超過半世紀之久,無所不在的現象儼然也成為現今生活裡視覺文化的一部分。整潔、中性的外型使它成為20世紀現代主義的代名詞,其多工耐用的程度好比一把瑞士軍刀一樣經的起考驗。 Helvetica讓人著迷的程度被忠實粉絲們視作一種信仰教條,不過同時也飽受不少設計人員的批評並譴責它的被過度使用、單調與毫無個性。
這股風潮的起源可追溯至六十年前,由瑞士字體設計師Max Miedinger於1957年左右設計時最初命名為Neu Haas Grotesk於市場中推出,一直到三年後因應海外推廣因素才正式改名為Helvetica,也就是瑞士的拉丁文。
改了名也改了運的Helvetica自此開始席捲全球,同時伴隨著六十、七十年代的時空背景正處各大企業推廣與建立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之時,Helvetica成為當時眾多品牌標誌設計的首選且擴及各大產業領域。
當中包含知名品牌如美國航空、BMW、The North Face、3M、Fendi、Jeep、Nestlé、Panasonic等皆使用Helvetica為品牌識別標識或以此為範本進行調整。 Helvetica的熱門程度可謂前所未有,也吸引美國攝影師Gary Hustwit於2007年將其為主題拍成同名紀錄片推出。
什麼是可變式字型(Variable Font)?
最早由Apple與Adobe兩間公司分別於九十年代開發自家的「參數軸(Axis-based )字體」可視為可變式字體的源頭,不過一直到了2016年才由Microsoft、Google、Apple與Adobe協同字體廠商、技術人員多方聯合開發並正式公開發布較完整的概念。隨後近幾年各種科技技術的改良與優化才逐漸讓可變式字型(VF)成為較成熟的產品。
在過去一套字型家族通常包含數種相同風格但不同樣式的字體,例如:Helvetica字體有標準樣式(Regular)之外也包含粗體(Bold)或細體(Thin),字體不同樣式的變化可分為粗細(Weight)—Thin、Light、Regular、Medium、Bold、Black;寬度(Width)—Condensed(窄體)、Extended(寬體),除此之外還有拉丁字母裡常見的斜體(Italic)。
這眾多的樣式一直以來在電腦內都是由一個個單獨的字體檔案裝載,也就是說一套字體涵蓋多少樣種式就有多少個檔案。相較之下可變式字型(VF)則以最精簡的方式將各種字體變化全部涵蓋於單一個檔案內。
技術上來說可透過各種參數的設定,以拉桿的方式調整即可轉換字體間不同粗細、寬窄以及這之間的各種可能性,提供了創意自由上的最大限度。
(圖片來源:Monotype)
單一檔案、彈性、人性化
可變式字型搭載於數位媒體上應用時展現了輕盈、彈性及人性化的特點,大幅度的解決了過去以多個字體檔案形式所衍生的容量問題以及頁面載入所耗費的延滯時間。
此外可變式字型還擁有在數位時代難能可見的傳統工藝再現—視覺字號(Optical size)這一功能,讓字體在除了功能面的展現外,也提供使用者更加舒適的視覺體驗。
可變式字型的未來與可能性?
可變式字型可說是帶來許多的優點除了提供設計相關人員在創意自由度上的更多可能性外,對於品牌而言同時也代表能夠給用戶更加一致性的風格以及更靈活的使用體驗。
談到未來的發展與應用,字體公司Dalton Maag的設計師Bianca Berning也說到除了技術性上的優勢,或許未來字體還能夠根據閱讀者的年齡自動調整成合適的選項,又或者依據觀看螢幕的距離而轉變成特定的效果也不無可能,可說是充滿了各種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Dalton Maag/正方字庫)